第152:我教我思·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文/广州市荔湾区培真小学 谢少燕

  所谓的对话式教学策略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一、注重教学的现场性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虽说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但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这时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教学内容就要合理地调整,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如上段时间我校的一位老师在课堂执教六年级下册《记录成长的足迹》时,那个上课的老师在第三环节中“伴我成长的人”这样说道:“是谁陪伴着我们成长的呢?想不想听听这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内心的话语?”。学生表示想听,于是播放了一位老师的录音……,等学生听完之后,该老师再问学生:“听完刚才录音中老师的话语,有什么话想说吗?”有的孩子这样表白:“对不起,我错了!老师您给我无数次的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我都没有好好把握……”,说着就哽咽了。当时,该老师也受感动,随即又平静下来抚慰孩子:“没事,你是好样的,我知道你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孩子们,我们尽在不言中。”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没有再让这位学生往下讲,因为如此已经起到了教育指导的作用。

  二、注重教学流程的“变奏”记得几年前我曾参与比赛的一节四年级《乡音乡情》的教学课,虽说当时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异地教学的课变数多等因素,但是我在备课方面已经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因此找了许多的参考资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里面的内容汇报,自然就能顺利完成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从广州的童谣、粤曲、粤剧、广东音乐、讲古中了解本土的乡音,体会蕴含的乡情。”原以为这些学生能结合老师出示的图片,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出广彩、广绣、广雕、剪纸、菠萝鸡的特色及代表作品。没想到,学生在汇报时,许多的内容都没准备好,甚至有的学生还把外省的民间艺术汇报出来。对此,我因学生的如此反馈而措手不及,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只是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轻描淡写地带过。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教学时遇到了未预设的问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时抓住这一问题让孩子们议一议,然后再透过其他家乡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回归到广州的民间艺术特色。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扩充”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需要品德教师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一课时,听了《狼来了》的故事,学生都互相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及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时,一个学生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太诚实也不好的。”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有些同学还是不认可的。想想,现实当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空白的。于是,我问这位学生:“你怎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们吗?”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拿了妈妈十元钱,后来我老实地交代了,被妈妈骂了一顿,妹妹不敢说,竟逃过了这一劫。”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附和。我马上问大家:“那么你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更有甚者,在座位上争了起来。老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老师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正方观点的请坐到教室的南边,同意反方观点的坐到教室后边,如果中途改变了想法,可以随时调换位置。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两队,认为诚实不好的足足有19人,约占了三分之一。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只插在其中做一些点播、解释,大部分的话由他们自己去争。终于在激烈的争论中,把那十几个同学给拉了回来,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是金”。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激活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使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得以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得以碰撞,从而推动品德课堂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智慧,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焕发出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感悟、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责任编辑 邱 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1页:封面
   第002页:封二
   第003页:目录
   第004页:目录
   第005页:治教经纬·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第006页:治教经纬·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第007页:治教经纬·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形成学习型团队
   第008页:治教经纬·驱动内生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第009页:治教经纬·驱动内生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第010页:治教经纬·培英小学“邮”文化
   第011页:治教经纬·关于引进名校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第012页:治教经纬·关于引进名校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第013页:治教经纬·共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第014页:治教经纬·共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第015页:治教经纬·手上有春秋足下有力量
   第016页:治教经纬·高中多向优质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第017页:治教经纬·高中多向优质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第018页:治教经纬·酿“校园书香”之韵味造“百万富翁”之蜜园
   第019页:治教经纬·酿“校园书香”之韵味造“百万富翁”之蜜园
   第020页:治教经纬·以特色课程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第021页:治教经纬·以特色课程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第022页:治教经纬·如何建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
   第023页:治教经纬·如何建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
   第024页:治教经纬·“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社区配套幼儿园教育文化建设
   第025页:治教经纬·“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社区配套幼儿园教育文化建设
   第026页:治教经纬·基于宿舍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第027页:治教经纬·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028页:治教经纬·实施“以美育人”策略,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第029页:治教经纬·浅谈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对当下小学教育改革影响
   第030页:治教经纬·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
   第031页:治教经纬·自主管理:培养中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032页:治教经纬·自主管理:培养中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033页:治教经纬·培养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第034页:治教经纬·培养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第035页:治教经纬·三维立体德育模式的建构策略
   第036页:治教经纬·关于特色强校以及质量立校的思考与举措
   第037页:治教经纬·凝聚师生智慧,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第038页:德育广场·少先队员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第039页:德育广场·少先队员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第040页:德育广场·用温暖的阳光驱走孤独的雾霾
   第041页:德育广场·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第042页:德育广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043页:德育广场·小学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谈
   第044页:德育广场·小学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谈
   第045页:德育广场·一个中职班主任的教育反思
   第046页:德育广场·“爱学生”的N个境界
   第047页:德育广场·让爱洒满孩子心中
   第048页:德育广场·让每一个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049页:德育广场·班主任要敢于“给予”学生
   第050页:德育广场·多管齐下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
   第051页:德育广场·弘扬革命传统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第052页:德育广场·初中政治课堂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第053页:德育广场·做诚信之人,演绎美好人生
   第054页:德育广场·感恩教育的策略
   第055页:高等教育·批判与期许:《单位人》的两种态度
   第056页:高等教育·批判与期许:《单位人》的两种态度
   第057页:智育广角·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写作教学策略探索
   第058页:智育广角·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写作教学策略探索
   第059页:智育广角·分解图形 化繁为简
   第060页:智育广角·信息技术设备在STEAM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第061页:智育广角·信息技术设备在STEAM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第062页:智育广角·浅析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的策略
   第063页:智育广角·基于“农作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
   第064页:智育广角·基于“农作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
   第065页:智育广角·文字清如许,阅读活水来
   第066页:智育广角·低年级小组合作识字模式初探
   第067页:智育广角·低年级小组合作识字模式初探
   第068页:智育广角·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
   第069页:智育广角·浅析幼儿教师如何把握“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第070页:智育广角·浅析幼儿教师如何把握“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第071页:智育广角·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创客教育课程设计
   第072页:智育广角·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创客教育课程设计
   第073页:智育广角·高中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第074页:智育广角·高中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第075页:智育广角·《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初探
   第076页:智育广角·鸟鸣花落——连接生命的儿童自然教育
   第077页:智育广角·初中语文小说要素与微课整合的知识生成性教学探究
   第078页:智育广角·初中语文小说要素与微课整合的知识生成性教学探究
   第079页:智育广角·书法,可以教得更好玩一些
   第080页:智育广角·浅谈古诗的入情入境教学
   第081页:智育广角·以“粤语童谣”为载体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的行动研究
   第082页:智育广角·以社团阅读为载体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
   第083页:智育广角·开发与整合初中地理影像视频资源
   第084页:智育广角·有效建构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的策略与实施
   第085页:智育广角·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第086页:智育广角·明察秋毫,挖掘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
   第087页:智育广角·梅沙小学跨学科合作STEM项目案例研究
   第088页:智育广角·发挥“计算”魅力,培育数学素养
   第089页:智育广角·工程教育实践中勿忘科学与数学
   第090页:智育广角·不同类型间歇训练法对提高初中学生有氧耐力的实验研究
   第091页:智育广角·不同类型间歇训练法对提高初中学生有氧耐力的实验研究
   第092页:智育广角·立足原有认知上的精彩概念
   第093页:智育广角·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第094页:智育广角·岭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路径初探
   第095页:智育广角·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第096页:智育广角·运用5W1H教学策略培养高中物理问题建模能力
   第097页:智育广角·浅谈中高年级语文有效写字作业的实施策略
   第098页:智育广角·用“理性精神”引领哲学教学
   第099页:智育广角·用好Wiki技术,构建班级社区
   第100页:智育广角·浅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的形式
   第101页:智育广角·解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102页:智育广角·谈作业评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103页:智育广角·思维方式转变提升小英词汇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第104页:智育广角·小学高年级学生习得习作修改之法的实践探索
   第105页:智育广角·探究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06页:智育广角·探究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07页:智育广角·例谈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
   第108页:智育广角·例谈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
   第109页:智育广角·结合生活化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
   第110页:智育广角·信息技术在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巧妙运用
   第111页:智育广角·幼儿园室内运动区资源的实施策略
   第112页:智育广角·小学高年级学生“说数学”策略
   第113页:智育广角·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第114页:智育广角·剖析基于云架构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的实现
   第115页:智育广角·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
   第116页:智育广角·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策略
   第117页:智育广角·经典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第118页:智育广角·例谈主题式暮省中的语用训练
   第119页:智育广角·例谈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
   第120页:课堂聚焦·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态课堂模式的思考
   第121页:课堂聚焦·小学高年级语文生态课堂模式的思考
   第122页:课堂聚焦·互联网时代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23页:课堂聚焦·用好课堂评价,提升课堂效能
   第124页:课堂聚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课堂中擦出的火花
   第125页:课堂聚焦·网络时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词
   第126页:课堂聚焦·网络时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词
   第127页:课堂聚焦·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128页:课堂聚焦·音乐课堂,因信息技术舞动起来
   第129页:课堂聚焦·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130页:课堂聚焦·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设疑开始
   第131页:课堂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第132页:课堂聚焦·音乐课堂如何让唱歌教学“活”起来
   第133页:课堂聚焦·新课程下的有效英语词汇教学
   第134页:课堂聚焦·让孩子们“画”出精彩
   第135页:课堂聚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第136页:课堂聚焦·把握数学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137页:课堂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新尝试
   第138页:课堂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新尝试
   第139页:课堂聚焦·精讲导读,求简求真,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第140页:课堂聚焦·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第141页:我教我思·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第142页:我教我思·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第143页:我教我思·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第144页:我教我思·解读单元整合精华,揭开群文阅读的神秘面纱
   第145页:我教我思·解读单元整合精华,揭开群文阅读的神秘面纱
   第146页:我教我思·让学生参与游戏,提高写作能力
   第147页:我教我思·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第148页:我教我思·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第149页:我教我思·去除套路,写出真我
   第150页:我教我思·教师谈话艺术的“智”与“技”
   第151页:我教我思·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体育变革研究
   第152页:我教我思·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第153页:我教我思·浅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第154页:我教我思·浅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第155页:我教我思·小学生解题思维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及对策
   第156页:我教我思·以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探索现象背后奥秘的兴趣
   第157页:我教我思·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温度的教学
   第158页:我教我思·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温度的教学
   第159页:我教我思·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烹饪教学
   第160页:我教我思·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烹饪教学
   第161页:我教我思·问题学生的智慧型教育
   第162页:我教我思·“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与语言积累表达
   第163页:我教我思·结合中学体育社团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第164页:我教我思·提高初中数学导学案质量的有效策略
   第165页:我教我思·对“讲题比赛”中应用题讲题策略的阐释
   第166页:我教我思·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演示实验有机整合
   第167页:我教我思·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的尝试
   第168页:我教我思·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尝试与实践
   第169页:我教我思·培养英语小老师的探索与实践
   第170页:我教我思·对大课间活动内容分类的研究
   第171页:我教我思·爱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第172页:我教我思·帮助学生走出小数除法的困境
   第173页:我教我思·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第174页:我教我思·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175页:我教我思·数学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第176页:我教我思·由一道中考动点问题引发对创新教学的思考
   第177页:我教我思·小学科学体验性教学实践与探索
   第178页:我教我思·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179页:我教我思·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第180页:我教我思·小学英语“三动”教学模式
   第181页:我教我思·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第182页:我教我思·沟通,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第183页:我教我思·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184页:我教我思·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评价策略的构建与探究
   第185页:我教我思·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评价策略的构建与探究
   第186页:我教我思·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评价策略的构建与探究
   第187页:我教我思·立足学情,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
   第188页:我教我思·让低年级学生说数学的导学策略的研究
   第189页:我教我思·新媒体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第190页:我教我思·浅谈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学校管理
   第191页:我教我思·思想品德课的“三学二展一评”教学法
   第192页:我教我思·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第193页:我教我思·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第194页:我教我思·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
   第195页:我教我思·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几个“先”与“后”的关系
   第196页:我教我思·激发习作兴趣的思考与策略
   第197页:我教我思·激发习作兴趣的思考与策略
   第198页:我教我思·从学生出发,实现全面自主式分层教学
   第199页:封三
   第200页:封底
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师道教研版我教我思·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152小学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7-11-20 2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