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以指数曲线趋势膨胀。在40分钟的课堂里,只学一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无限的发展,是当今智慧课堂的追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统一的过程,还要能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让语文教学成为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有温度”的教学。
一、以文章为视角,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言
1.推送学习支架,突破学习难点,感受语言之美
在教学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时,本课的难点是学会表达,学会像课文一样用四字词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将生活中的发明说精彩。传统教学用PPT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架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局限,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地运用语言,这就要通过“Aischool云课堂”系统推送的学习支架,创设说话的情境来激活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我特意在后半节课,开办一个产品“智慧发布会”,让学生自由选择生活中集合优点发明出来的产品,如带橡皮的铅笔、房车、吸尘器、智能手机等,借助老师给的词语小锦囊及多种修辞手法把发明家发明的原因说精彩。孩子们分四人小组,手拿平板,打开不同的学习支架页面进行讨论:发明家观察到( )于是想( )最后了( )。学生在说与评中,兴趣盎然,增进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美感鉴赏力。(附词语锦囊)
(四字词:晕头转向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一摇三摆弯腰弓背无精打采迫不及待焦急万分惊慌失措东张西望自言自语无可奈何密密麻麻牵肠挂肚喋喋不休)
(关联词:如果……就只要……就要是……就尽管……还假如……就)
学生有了以上学习支架,在特定的情境———“创新产品发布会”中产生体验式的理解,让外在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具有“意义”,文本的意蕴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跃起来,最后通过交流释放出来,进而提升了语言运用的温度。
2.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品味文章之美
语文教学,教文章不仅仅是教语文知识,更要对文章知识作深入解读与传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物化学生的思维图式、思维过程,同时,将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展开与呈现,便于教学活动中进行干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小学低年段的绘本阅读《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时,首先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静心关注文本阅读。因为文本中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驰骋与发挥。当孩子们读到“你坐在他大腿上,实在是舒服得不得了。可要是他坐在你的大腿上,那你可吃不消。冬天夜里冷得受不了,他会上床伴你睡觉。半夜里想吃点心,他会踮着脚下楼,一点没声响…”时,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简单的文字与图画激发出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或许能让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此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思维的广度,激发表达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呢?我想到利用可视化的工具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不仅仅对结论式的目标达成进行反馈和调控,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就是赐予他们成长的力量。于是我让孩子们想象:小男孩和犀牛之间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再四人小组合作在“Aischool云课堂”系统中用平板电脑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表达的兴趣点再次点燃,他们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趣事:犀牛会用相机记录小男孩的难忘一刻,会和他一起拼“乐高”、踢球……小组完成之后用电脑拍照上传,进行小组互评。再请一二名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并相机提出听和说的要求。最后再次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奇思妙想,集体的智慧及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体现。课堂上,教师端与学生端通过无线网络互连,实现屏幕监控、练习推送,能为教师提供及时、客观、量化的教学评价。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