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让天真烂漫的学生成“人”,是教育家型校长的价值追求。理解这一点,对我们办好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拔尖的人才,有丰富的知识,有更高的学力,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但别忘了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还是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人格高尚的“完整的人”。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认为:“我们说,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多彩的人生,就要帮助他们寻求、产生或者说制造、创造不同的希望,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因而就呼唤我们学校要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呼唤我们学校有更加丰富、更加多彩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不尊重学生,学生一定会自暴自弃。学校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最值得学生留恋的地方。学生求学期间,热爱学校;他们毕业以后,常常有回母校看看的冲动。能够如此,这个学校就是成功的学校。我认为如果没有把对教育的自觉认识转化成为教育的行为,这个教育的结果是不可能产生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是随意的。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是所有学校都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思想又是普适普遍适用的。
其次,学校的教育内容全面涵盖“人的生活”。给学生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有良好的生活,让学生有追求美和向往美的生活,让生命幸福成长。当下社会转型发展急促,信息化、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学校里,我们的教育活动不能过于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教育目标也不能过于指向我们今天所想得到的实惠。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必须给教育对象一个本色人生,给我们学生、教师以生活的本真。这样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说:“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懂得美、理解美,在学校各处,在我们所上的各门学科中,发现美、传递美,这对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升教育之美的内涵有重要价值。”按照学生自身成长的法则,按照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和他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愿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等等,都是我们对教育的工作,对学生成长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任何教育最终都是育人,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爱和责任担当的教育,可能培养的是一个冷漠的人,甚至是一个反社会的人,即使高智商的人都有成为反社会的人的可能。不同的教育最终造成的人是不一样的,学生最终带着阴暗、带着恐惧的心理走上社会,这和他们带着自信心走向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学校教育既是学生未来的生活准备,更是学生当下生活的本身。这样,学生在校园里,其幸福就会今天比昨天多一点,明天比今天多一点,这就是我们学生的幸福。如果有这样的追求,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好,学生越来越幸福。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品行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为重要。当然,作为一个人还要对社会、国家有责任感,有家庭责任的担当等,这肯定是价值选择的问题,是学校教育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从教育的价值追求来说,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