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水平一直是制约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重要因素。“作文难,难作文”,这是许多学生的感受,更毋宁谈兴趣浓厚了。面对这个难题,我不断地探索,努力地让自己走出教学困境。
一、自由表达,消除畏难情绪
消除畏难情绪,树立“我会写,我能写好”的信心,是写作的关键一步,假如畏难怕写,谈何兴趣?然而学生普遍对习作有着畏难情绪,他们常常抱怨: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总把写作想得太难,认为写作就是要写“大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写文章,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写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见闻和生活体验,所以写文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
如何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动笔写作呢?鼓励自由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写日记,要求是必须每天都写,必须是自己写,不能抄。学生们一听,个个怨声载道,我便对他们说:“要是哪天你们觉得那天没事发生,不会写,没关系,你便在那天写‘今天没什么事情发生,我不知道写什么’,写多几天,你便会写了。”“这样也可以?”学生们既吃惊迟疑,又如释重负。后来收学生的日记本来看,当然有些学生真的是连续几天都是写“今天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话。其中永霖同学在写了一周这样的话后,写道:“语文老师说把这句话写多几次就会写的了,我都写了一周啦,还是不会写,语文老师是骗我的。”我看了会心一笑:要的就是这个!在当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把这短小的日记呈现给全班同学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总是抱怨说不会写作文、不会写日记,你看,这不便是了?写文章、写日记就应该这样,笔随心动,有感而发。这就是永霖同学自己的想法啊,这篇日记,我打100分!因为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所悟。”这样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凡细小的事情也可写进作文去,写作原来并非自己想得那么难。
我常常鼓励学生,不要说现在你的基础如何,不要认定自己不会写作文,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努力就会有进步。如果不去努力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写呢?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如果不去迈出第一步,如果没有无数次跌跌撞撞和摔倒之后的积累和修正,我们怎能学会走路呢?
二、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欲望
一是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品味语言魅力,从而产生写作欲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较差,要么句意表达不清楚,要么搭配前后矛盾,要么语句重复罗嗦。为此,我开展美文欣赏活动,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段、句进行欣赏交流,如春天时,我组织一场“花的美文盛宴”,让学生欣赏描写花的句子,“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白白的栀子花像一颗颗银亮银亮的星星挂满了栀子树的枝头: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躲在绿叶哥哥身后,像一位位羞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熟睡的婴儿……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等等。我让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句畅谈自己的感受,细细品尝,让自己的心和大自然的美景自然而然地整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品味语言的能力,还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二是营造写作氛围,刺激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燃起学生写作欲望的,当然要数写作氛围的有效营造了。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到带头写作,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写作发生兴趣。我常常和学生说:“一个能用笔写作,记录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情感的人,是幸福的。”我本人便是享受写作的人。实践证明,一个喜欢写作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写作的学生。我常常认真观察班中的学生和班里发生的趣事,写下我的《班谱日志》,如我写过一篇《不只42种可爱》,记录了班上42个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形式的可爱带给我的感动:下课和放学总是笑着挥手同老师说“再见”的有礼貌的小贝;上下午都及时给我的水杯添水的体贴的小仪;行事风风火火,但打扫风扇灰尘不怕脏难累的浩然;为了不给奶奶添麻烦,忍着牙疼默默吃了一个星期消炎药的小薪……我把班谱日志通过投影仪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看着自己身边的故事被老师写进文章里,觉得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