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争先创高”的冲刺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品质?我们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特色课程为主要抓手,倾力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一、和美教育,突显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教育品质,在不同的学校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其个性化的特征。而这些,恰恰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走向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化呈现出来的个性亮点。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秉承南香山的精神特质,秉持厚德博学“和美教育”理念,引领每一个学生自主、愉悦、多元发展,成为具有“和美特质”的学子,使我校教育展现着“山韵和美”的独特魅力,闪耀着“和美教育”的个性品质。
我们学校教育个性化品质初步显示五个特征:
“厚德尚美”———体现有高度和厚度的教育。
“素养塑美”———体现注重核心素养的教育。
特征之三,“强身健美”———体现充满能力魅力的教育。
“乐探品美”———体现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
“才艺显美”———体现彰显个性成长的教育。
二、打造“和美教育”课程,着力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特色课程是学校优质发展的主要载体,打造学校高品质的特色课程,就能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一)把握特色课程标准和要求关于“品质”的含义,在《辞典》里的解释是“标准、认识、品性”的本质。于学校而言,教育品质是集教育质量、教育品位和教育境界于一体的综合旨意。高品质的教育应该具有优质、高品位、高境界等“含金量”。
特色课程以学生成长的“特需”为核心,有独特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式。高品质课程体现以下的要求:
高品质的特色课程要贯彻国家课改理念,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突出校本特色,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品质的特色课程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品质特征。例如,我校的“和美教育”课程就有“厚德尚美、素养塑美、强身健美、乐探品美、才艺显美”等个性化品质特征。
高品质的特色课程能够与国家的学科课程进行教学整合,并且互补、互融、拓展、延伸。
高品质的特色课程,能够催发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我校紧紧把握特色课程标准和要求,充分发挥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发挥特色课程的多元功能我校的“和美教育”特色课程,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它满足学生成长的“特需”,以其独有的课程理念、独特的育人目标、特效的活动载体,以及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素养的形成。从学校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一是特色课程的逻辑起点。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地方性知识”、“非学术性知识”、“学生兴趣性知识”,这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我们学校坐落在广东佛道四大名山之一的“南香山”(又名南樵山),我们寻觅“山韵和美”的独特文化之根,由此,我们开发了“和美教育”课程的5个模块20多个活动课程,以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特色课程设计的制高点。什么是课程的制高点呢?课程作用于人,文化是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特色课程的制高点就是课程文化,即课程内蕴的育人思想、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等要素。因此,我们的特色课程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引领,目标指向“让每一个学生自主、愉悦、多元发展,成为具有和美特质的学子。”
我们开发了学科的拓展课程,以在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层面的活动扩展,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转化智慧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的探究型课程定位: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学习为主线,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应用知识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把以上两种类型的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落实到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特色课程的精到评价
评价既是过程又是结果,从目标到过程到结束,都属于评价的范畴。特色课程的精到评价,“精到”什么地方?我们认为,应该是“主体”、“价值”、“内容”、“方式”这几个点上。
下图展示我校“和美教育”课程的多角度全景:
①确立四个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的内容
②张开高品质课程的四个视野③坚守高品质课程的开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