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满足工作需要。校本研修作为最常见的教师学习方法,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本文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引领机制、动力机制、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建立长效的机制,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确保研修的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迅速,一年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世界每分钟都有一本新书出版,即使一个学科一年的新知识,一人就需阅读45年。过去,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可享用一生,或至少能满足一生所需知识的70%以上,而现在仅达10%,甚至更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的教师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满足工作需求。而教师的工作岗位设置非常紧张,要想大规模、长时间送教师外出学习是不现实的。首先是人力资源不足,在岗位设置固定的情况下,一个学校的教师数量只能满足现有的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送了一个教师外出学习,就要安排其他教师替代他,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其次是资金不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外出学习必须有经费,经常大规模的外出学习,学校的经费是不能支撑的。所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和教工休息的情况下,要快速提高整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靠校本研修了。校本研修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业务提高和知识更新最可行、效果最好的学习途径,它具有针对性强,涉及面广,成本低,研修效果好等特点。要整体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保证校本研修的质量,就要建立长效机制。
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校本研修要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经过较长的探索和实践,特别要在工作中实践应用才能收到成效的。在这个学习过程,教师既有手头上的工作要做,又要抽时间来完成校本研修。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缺少完善的保障机制,校本研修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布置任务时听起来心动,谈起来冲动,结果一动也不动,收到的效果甚微。如何才能使校本研修取得成效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1.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研修的引领机制
每做一件事情,都要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特别是在学校,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校本研修搞形式主义,给教师带来的全部是无用功,白白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校本研修就会被教师们抛弃。如果是学校强迫学习的,教师也只是应付了事,不会有实质的收获。这样的研修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教师的时间,做得不好,还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学校的正常工作。所以,校本研修一定要基于解决学校或教师存在的问题而开展。同时,学校要解决的问题,要得到教师的认可,这样,就可以使学校要解决问题内化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教师为何要校本研修的迷惑。
如我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校本研修时,很多教师开始时都认为,此事是多此一举,几十年来,我们都是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是也培养了很多人才吗?教师的还没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势,学校和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为了解决教师为何要研修的问题,我校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分析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体验信息化教学的方便和高效,找出学校的差距,形成问题,用问题倒迫教师学习,增强教师的危机感,让教师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才能跟上时代要求,否则,就会落后、被淘汰。有了问题为导向,全校教师都非常明确这次研修的目标,从而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研修的动力机制
校本研修,除了以问题为导向外,更要激发教师自身的内动力。内动力来自于内心成功的体验,来自于对自我的认同感,满足感,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观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是逐层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