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顺应了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体现了学校教育“焕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本质,是培养中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中学生几乎都是“00后”,既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父辈、祖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各种形式的诱惑,自制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低,遇事后的处理能力不足,要么措手无策,要么轻易妄为。因此,急需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激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意识,让他们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增强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呢?
一、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唤醒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对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当前部分学校的校学生会、团委的存在感不强,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功能弱化。学生们觉得校学生会(团委)只是摆设,与自己无关,而班委会(团支)则是班主任的班委会(团支),是班主任对付学生的工具,内心提防抵触。因此,学校首先要明确学生会、团委、班委会是学生的组织,并强化它的组织管理的权力和职责。如校学生会(团委)的组织评比――到级部学生会(团支)检查落实――班委会(团支)管理反馈――小组(团小组)合作竞争――个人(团员)执行调整。当这些组织真正按其职责运作起来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个人行为不仅关系着个人,还会影响到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的荣誉;自己不仅是被管理者,更有可能是不同层次的自主管理者;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就会被唤醒,学生会(团委)、班委会(团支)就会变成“我们的学生会(团委)”“我们的班委会(团支)”……学校和教师需要做的是由“插手”到“放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导者、执行者变成学生自主管理的设计者和评判者。
二、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实践
学校在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可从评比、检查、规范三个层面来进行,如在评比制度方面:学校层面可制定《先进班集体评比方案》《优秀学生评选与表彰方案》《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评选方案》《学生操行评定方案》《学生违纪处理规定》等;年级层面有《文明班集体评比方案》;班级有《优秀学习小组评比方案》及诸如“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活动方案等。评比制度的根据来自于学生自主检查的结果,相关的检查制度可包括学生会的《各班卫生检查制度》,年级层面的《每日常规检查制度》《教师课堂登记制度》,班级的《值日班干登记制度》《小组学习纪律登记制度》《班容班貎检查制度》等。检查的内容则是学生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要求可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各班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组约。通过参与制定生自主管理规章制度,学生不仅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且知道做了的后果,更好地发挥了制度的规约引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从规范、检查到评比一整套制度的完善也是学生自主管理顺利开展和运行的有力保障。
三、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发展个性品质和独立思维能力。因而,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各种平台。
(一)学校设置专项管理小组,自主管理校园秩序
全校各年级学生的考勤、仪容仪表、卫生检查、课前和晚修纪律、饭堂秩序等等,都由各年级学生会和团支部负责安排管理,由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