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该生家庭情况极为复杂后,我决定和班主任、级长一起对其进行家访。几经曲折才见到其兄长,了解到她由于不见了羊城通,每天放学走路回家,途中游玩。从学校走到天河区,回到家已经10点多。睡觉后再起来冲凉,长期以来,影响了哥哥的休息,因为诸如此类的琐事,当天被兄长赶出家门。通过家访还得知,哥哥已婚,妻子刚怀孕,照顾妻子的起居,实属不易。于是大家一起劝导小左谨遵哥嫂教诲,严于律己,同时叮嘱哥嫂对小左要加以关心,哥哥承诺会照顾小左。
回到学校后,我立即和班主任、级长商量对策。小左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温暖,缺少关心和爱护,心灵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而主动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我就要求班主任做个有心人,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班主任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忌讽刺、挖苦,更不能伤其自尊。要注意捕捉小左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满腔热情地帮助她树立起信心,使她相信自己“我能行”。鉴于小左无人监管,便交代其同桌每天早上打电话叫小左起床,一旦出现迟到旷课的情况,立刻向级长学校报告,并积极联系在美国的母亲。这次家访沟通的效果较为良好,小左其后在学校表现有所好转。
初二下学期小左的母亲从美国回来广州探亲,小左便回到母亲的住所居住。大约3个月后,小左的母亲再次离开广州去美国,将女儿托付给住所的租客照看,租客是一名90后的女孩子,母亲让租客把租金交与小左作为生活费。但到了初三开学的时候,小左并没有回校。级长和班主任对她进行家访,敲门许久没有回应,未果返回学校。级长于是电话联系同屋租客,让她密切关注小左的情况,如果发现什么情况请其尽快和学校联系。当天下午租客打电话给学校,报告小左在家用胶带封住嘴鼻,用塑料袋包住头,并反绑双手,幸好发现及时,才未酿成大事。我们立即前往小左居住的地方,来到住处见到小左后,我怜惜地摸摸她的头,说:“孩子,你为什么那么傻,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告诉老师,老师和你一起解决。”小左缓缓地说道:“老师,我只是一时间想不通”。经过和小左交谈,了解到她最近心理波动以及家庭的一系列纷争。据小左所述伯父要她出面,说服哥哥(同父异母)承担她父亲的骨灰费用,而母亲远在美国,和母亲无法沟通等,让她倍感压力。由于小左年龄小,阅历浅,看问题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导致了情绪上的冲动性和行为上的极端性。把攻击对象指向自己,出现自卑、自伤行为。于是我和班主、级长一起开导她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小左也答应我们不再做傻事。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回到学校后,我立即与小左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沟通,在确保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要求各任课教师对小左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密切关注其情绪动向。同时发动3班的班干部以及小左的同桌,关心帮助小左,尽力为其排忧解难,让她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信任。我利用课间的时间多找小左谈心,引导小左在不良情绪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例如,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散步、做深呼吸;或者在日记本上写上“心平气和”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同时让小左明白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把眼光放远一些,自己一时的得失就算不上什么了。当我了解到小左自己日后想去美国发展,并且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英语成绩也相对较好后,就向英语老师推荐小左做英语科代表。小左当了英语科代后,工作的热情很高,在班里表现也很积极,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学校历尽曲折终于与小左的哥哥通过公司电话联系上,让哥哥多关注小左的情况。建议兄长在小左母亲不能立即回国处理的时候,带小左去进行心理医生诊断,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想方设法了解小左母亲在美国的详细地址及电话,通过电话和函件,及时把小左的情况告知学生的母亲,要求其母亲尽快回国,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小左的学习和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到了初三毕业,小左顺利地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在长真的十几年教学中,我一直坚信“爱”的力量,教育帮助保护学生的理念和职责始终没有动摇。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