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东晓小学 汤一夫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一、 正确导向明确目标
在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初,我便给全班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专门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班集体。有了标准,学生自然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卫生是什么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对照为学校检查卫生的标准检查值日效果。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懂得互帮互助,从未放弃过班级任何一个学习差或纪律差的学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风是什么样的?上进、好学、团结、勤奋。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的行为准则。明确了班级发展的目标,我便多次召开主题班会,目的在于明确各小组的奋斗目标。通过小组竞争与合作模式的建立,学生们都各有所属,“学会合作,荣辱与共”成为学生们每天挂在嘴边的话。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的量化评比分数时刻提醒着同学们要严格按照班规、校规去行动,否则必将会受到小组、班级舆论的批评。
二、构建小组明确分工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运用于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时也要与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或者说是更有利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对学生的调查工作,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合理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性别性格等各方面趋于平衡,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竞争中实现公平竞争。(小组分组形式见图1)
1.全班分成8个小组。9行6排,每个小组分坐3行2排,座位拼在一起,每个人的组号分别为1—6号,中间的2号是正组长,统管组内的事务,主管前组的作业检查和分数登记;5号是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主管本组的作业收发及本组分数登记。
2.每个小组以组长的名字命名,这样既有利于管理又增加组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