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识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留下空间,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学生的个体独立学习,合作时才能人人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就应注重学生先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合作,而是让学生静下心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合作、交流做好准备。在识字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看拼音认识的,我是问爸爸妈妈认识的,我是……“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识字的信心,也易产生在小组中表达的愿望。
二、鼓励探究,表扬创新
探究和创新使合作免于走形式化,空洞的过场,使合作真正成为思维碰撞的活动,它是合作的意义所在。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何不把握这一特性,鼓励孩子的探究精神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多鼓励学生,听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思想也天马行空。也许他会突然觉得一个字像他见过的一种动物,也许他会突然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谜语……任何看来或听来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该生记字的“良方”,教师都不应予以否定。当然还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和需要来选择自己喜欢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
三、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学生刚入一年级时,完全不懂什么叫合作,教师应从同桌两人的合作开始训练,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识字教学初期,我会请学生悄悄告诉你的同桌,你喜欢认哪个生字?你想怎么记它?交换过来再说,让他们养成表达的习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在课堂中,让同桌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记这个字比较好?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分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四、创设条件,成功合作
1.合理分组
这是学生合作识字的基础。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个性上的差异,我把全般学生分成几个水平基本平衡的学习小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进行有效的组织。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语文教学的结构层次复杂,多数组长对如何带领组员进行有效学习还比较陌生,不是很熟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出示一个小组长使用的“行动指南”,方便组长在小组合作中,能按照步骤稳扎稳打,带领组员尤其是弱小群体,将学习进行到底。小组合作学习时该怎么坐、怎么拿书、组长怎么分任务等全部一一强调。一段时间后,进行组长轮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大家责任共担、义务共尽,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给方法
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学生在合作初期,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是喜欢说的争着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二是无话说的干脆干自己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各小组一些适宜的识字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把小组合作的层次定位在简洁性、趣味性、有效性上,课堂上我主要在小组合作运用以下几种识字的方式:
当“小老师”。能和自己尊敬喜爱的老师“平起平坐”,是孩子最感兴奋和自豪的事,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度高,也很感兴趣。主要应用有:抽生字卡片教读生字,把自己想到的或用过的学习方法教给同伴,用老师的方法教学生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