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根据地理事物的不同属性,运用一般的地理事物发展规律,来预测地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或结果。在地理学习中,推理判断也是学生掌握的地理思维技能之一。想要得到习题的正确答案需要在充分挖掘题中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已有信息对问题判断,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理,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
例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回答】(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推理判断】(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主要是掌握评价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判断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某地农业活动的影响,这就是根据地理事物的不同属性,运用一般的地理事物发展规律,来预测地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或结果。方向或结果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方向或结果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卢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常见方法
1.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知理。学生唯有知晓地理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地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的试题非常多,也是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部分,由这部分内容演化出来的题目更是变化多端,唯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受热过程,其中的地理原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理解地理本质,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或构建知识结构。有些地理原理,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于思维导图或构建知识结构,这样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进行理解,也方便学生熟悉掌握其中的逻辑关系,比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物质循环过程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或搭建知识结构来很好地解决逻辑问题。
3.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用小专题的形式。我国目前的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初中为区域地理,高中为系统地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是以识记为主的,地理侧重于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和表象,要求学生具备具体形象思维,高中地理主要为系统地理,主要学习事物规律和本质,要求学生具备抽象逻辑思维。如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都是较抽象的,属于比较难的抽象逻辑思维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容易适应,不知从何入手,不能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这些章节的难点部分建议教师采取小专题的形式进行,重点攻克其中的逻辑关系,例如可以进行“日照图的专题研究”、“等高线地形图的专题研究”等等。【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1201440726】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