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倡导与教学模式的创新,“生成”逐渐成为时代课堂的新追求。以知识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微课和初中小说要素教学”相结合的路径进行探究,有利于语文小说教学解放主体的创造性,促进个体发展。师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和内在的丰富体验参与知识生成活动,共同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
一、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内,以教师和书本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和接受的方式,此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微课作为微型教学课程,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前提,确定独立的教学目标,预设单一的教学内容,融合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样式,依托摄录环境,教授学生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
(一) 微课内容精细化,呈现形式多样化
微课大多以精短的视频呈现,尽管涉及学科多样,但由于知识点集中,所以内容精细。同时,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不再局限于课堂实录,还可通过录屏软件、PPT、Flash 等技术制作的视频让其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更能吸引不同学段学生的注意。
(二)配套个性化,资源平台共享化
微课资源平台不仅为广大需求者提供视频资源,更可发展为互动型的教学平台,并且配套个性化资源:如对应的练习、知识向导、学习反馈记录等。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微课将令教育在人群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节奏灵活化,学生选择自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微课学习中,学生可自由选择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小说要素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 运用微课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小说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 运用微课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与主题
例如在设计《社戏》(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微课时,教师可利用微课呈现社戏表演的片段或几幅实物图像,让学生对小说中的“社戏”内容有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有效的课堂导入情景。
2. 运用微课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构筑小说要素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的融合
设计《芦花荡》(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微课,教师可以截取《芦花荡》环境描写的朗读音频,并配以白洋淀芦苇茂盛、群鱼戏水、鹤鸣鸟飞、入夜星垂、炮楼高耸等图片,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想象抗战时期白洋淀美好的自然环境与险恶的人文环境并存的场景。
(二)运用微课加强对小说要素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讲解,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微课教学“短、小、精、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微课设计只为突出某一个知识点呈现出完整的教学形态。
设计《孔乙己》(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微课,教师可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专题教学目标,从纵向多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如分别设置微课教学内容为“孔乙己的手”、“笑声中的孔乙己”、“科举制度下的孔乙己”等,让学生任选一角度学会人物细节描写,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三)运用微课攻克学生对小说要素知识点的个性化困惑, 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阅读活动
在微课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握小说要素的重难点,打破小说阅读教学常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1. 运用微课攻克学生对小说要素知识点的个性化困惑, 因材施教
例如设计都德小说《最后一课》的微课环境描写教学,教师可以直接节选此文多处的环境描写进行赏析教学:
环境描写a:“画眉在树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