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讲述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在社会环境描写中,小说真实而又十分简洁地告诉读者国土已被侵略军所霸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环境描写b:“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鸽子所象征的是和平、自由,这一环境描写体现出小弗郎士不能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愤怒,以及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因此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背景气氛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衬托人物心理,对揭示小说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阅读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运用微课帮助其开展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思维和提高他们的文学阅读素养。
例如教师可运用微课对《杨修之死》((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人物形象进行综合性、多重性和发散性分析,让学生打开思维,进行个性化阅读:
微课a:专题内容“杨修之死因在杨修”
可见,在此专题分析下,杨修是个优缺点并存的人物,他既聪明,却又恃才放旷,最终导致灭亡。然而,有的学生也可以有另一番解读:假如聪明杨修的对手不是曹操,是其他君主,那么他未必有如此下场。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另一专题微课——赏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供学生个性化解读:
微课b:专题内容“杨修之死因在曹操”
可见,微课教学内容的多角度性和知识点的强针对性等特点可以供学生进行多层次、发散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并从中收获自己的见解,这是在传统课堂的有限教学中不可比拟的。
(四)微课教学内容灵活,易于对小说阅读进行拓展延伸
教师教授小说后可运用微课布置课外阅读,以专题的形式采取同题材拓展、同作者拓展、同任务拓展或读原著的方式:如教《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推荐学生读一读莫泊桑的《流浪汉》,契诃夫的《套中人》、《小职员之死》,进一步深化分析特定社会中特定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的能力;教完《孤独之旅》,可要求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引导他们去探寻小说更宏大的叙事背景和人物的曲折命运;教《小圣施威降大圣》时,可通过微课呈现《西游记》的有关精彩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收集西游记故事、阅读经典著作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小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说要素教学又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础和重难点。小说要素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赏析各种场景描写,更要学生能在日常的小说阅读学习中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自己阅读。
在微课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根据学情、文本特点及师情锁定单一的教学目标,选择精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技术呈现,在教学中渗透“小说要素技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阅读并形成能力,高效实现知识生成。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