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项目的变革,要求体育教师掌握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本文对同一年级两个班(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方法对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间歇训练法对初中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影响,为提高学生800米、1000米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二(2)班(男生18人,女生22人)为实验班,初二(1)班为对照班(男生18人,女生22人),共80人。
为了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情况有所了解,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学期开学伊始,对两届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和他们的800米、1000米的数据分别进行了采集,对照结果如下:
将两个班学生学期初身高、体重、肺活量、运动成绩进行比较,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P值都>0.05,说明两届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成绩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照班学生有氧耐力实施情况
练习800米、1000米采用的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还有间歇训练法中的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根据几个训练方法的特点,对照班学生训练的方式为:
学生在初一刚入校时,主要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不做大强度的负荷练习,男女一起做身体柔韧及协调性等素质练习为主,训练的初期主要以5分钟的持续匀速跑为主,让学生围绕操场,进行5分钟的匀速跑,跑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步幅的控制、呼吸的节奏和摆臂的方法。
在学生初二时,上学期则以体能训练为主,采用弯道走、直道跑,或者直道走、弯道跑等方式,让学生的体能力量有些储备,同时也采用其他球类活动或者跳绳练习等方式手段,增强学生体能。下学期则以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方法,每节课对男生运用600+400+200米加速跑的方法,女生则以400+400米或者400+200米的加速跑方式方法进行练习。
学生们每节课按照这个方法,进行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检测学生的心率,并每个月定期对学生进行800米、1000米的测试。
2.实验班学生有氧耐力的训练实施情况
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严格控制学生运动的强度、负荷、间歇的时间、心率,和恢复时间,来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主要运用间歇训练法中的高强性间歇跑训练法来指导学生800米、1000米的中考教学。根据高强性间歇训练的特点,实验班在体育课的上课安排上,男生主要以300+300+300米的方式进行练习,女生250+250+250米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距离。
初二上学期以体能训练为主,采用弯道走、直道跑,或者直道走、弯道跑等方式,让学生的体能力量有些储备,同时也采用其他球类活动或者跳绳练习等方式手段,增强学生体能。
初二下学期,根据不同学生的起始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长跑满分的同学为一组,尚未达到满分的为一组,男女分开。满分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