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生命在于读写。近些年来,教学革新、课改风浪如潮头,一波涌过,一波又起,阅读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有着更为合适的理解角度。
一、情之所思,兴之所至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阅读也是一样,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很多学生天生不愿意阅读,课余的时间从来不看书,不看则不会写,习作便也是搜肠刮肚,无法成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研讨的价值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以课文为根基,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愿学,乐读愿读。由课文迁移其他的阅读材料,注重材料选择与课文相近的内容及题材,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通过课件制作创设情境,秋天的树、田野、庄稼、水果等五彩缤纷、鲜活美好的画面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文章的朗读和对文本的研学活动,学习了这一课,我就引出了一篇阅读文章《秋天的色彩》,有了学习课文的认识和兴趣,这篇阅读文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除了迁移,还可以利用相关影视资料互助教学,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电影与本文相关的片段,那历史壮阔场面的再现,那人物情态的贴切演绎,那故事情节的紧张发展,都让学生心入其中,